O1 更新的瓶頸
甫在四月的碎片提到:「每月兩篇的碎片好像會變成常態,越來越掌握書寫的節奏,輸出飛揚的思緒。」後來的五、六、七月就陷入慢速更新模式⋯⋯。
人真的不能鐵齒,話還是不能講太滿。以為能持續發生的事,總是趕不上變化。
五到七月,正職的工作量持續上升。新夥伴正在適應中,身為 mentor 除了自己手上的任務,同時要 support 他負責的內容與各種疑難雜症。雖然他很積極(分擔不少、產出品質也不錯),但日常的資訊同步與確認,仍免不了是加倍的工時與陣痛。有些能做更好的事,我也沒有餘裕去執行。
每日每日,用了更多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和開會,進入一個「連隨手打開網誌後台都困難」的狀態。
我不能再花時間更多時間在螢幕前了!
這大概是目前最大的更新瓶頸。很想完成的作品集也因此延宕了。
曾經想過,是否可以像有人用語音輸入寫論文。但以我對這事的強烈控制慾,最後肯定還是會花更多時間坐回螢幕前,校稿、潤飾。
暫無他法!我目前更需要的應該是:陽光、大海、大自然,還有更多的休假 XD
O2 音樂祭後的小事紀錄
/ 六月底快閃仁川 Asian Pop Festival。特別是在第一天 Silica Gel 演出結束後,除了後方狂粉尖叫聲刺穿耳膜(不久後癒),我的膝蓋也明顯感到怪怪的、腳後跟疼痛,應該休息一晚就好了吧。然而,隔天並未恢復。iPhone 顯示我在音樂祭第二天走了 23,529 步。
/ 回台後,我的腳後跟持續疼痛,推拿師:「你足弓塌陷,影響到整隻腳和腰部。」去個音樂祭玩耍、跳舞搞到足弓塌陷,算是很盡興。不愧對我花錢又花特休快閃,好值得。
/ 因為是快閃行程,沒有加購行李托運。各容器盛裝液體不得超過 100ml,且所有容器液體加總不得超過 1000ml,需放在 20x20cm 的透明袋子裡。好麻煩喔。索性不帶防曬乳。
/ 音樂祭的現場有 tattoo bar,提供紋身貼紙讓大家妝點自己。想說過幾天就會脫落,我大膽地在手臂塗鴉。回到台灣,紋身貼紙漸漸剝落,才發現手臂曬得焦黑。有如物理防曬的紋身貼紙,此時此刻還因為色差,深深烙印在手臂上。
/ 已經一個月過去,我的手臂還在 APF 音樂祭。
/ 真的玩得好值得。

O3 是誰在搭訕?
一天下班後肚子有點餓,我趁公車還沒來,走進附近的速食店買了小點心。自助點餐完畢,到一旁等候。
忽有一個女店員衝向我,我拿下耳機。
我⋯⋯我同事覺得你很漂亮。可以跟你要 instagram 嗎?真的不方便的話沒關係。
ㄜ⋯⋯你同事是哪位?我轉頭看了整個櫃檯、廚房,沒有任何的眼神暗示。
啊,不方便欸。
那位女店員很不好意思地回到櫃檯和對講機說了點話,又繼續為客人結帳。
或是,這只是場大冒險遊戲?
O4 (new notes)
大港後、四月初,因為對二階段罷免連署感到焦慮,因緣際會當了一日陸戰隊連署站志工。那天下著滂沱大雨,在街邊吹風淋雨,初來乍到我擔任遞發紙筆的角色,如有需要,協助抄寫身分證資訊,再交由本人簽名。
雨沒有變小的跡象,又濕又冷的遞出紙筆,末梢冰冷,甚至有點凍到發抖。
有人對街邊連署站比讚,熱情前來說:加油、他會再找人簽署!也有人對著連署站發表譴責的評論。但也有人前來諮詢:「我是這邊的居民,但我不知道他是誰?他做了什麼為什麼要罷免他?」在冷冽的天氣,志工們耐心說明罷免緣由,就好像為冷感的民眾加一點在乎臺灣、在乎民主的溫度。
從那時候更知道這件事有多麼不容易,是公民團體收下一張張連署書,才走到了第三階段的投票關卡。某些選區也因為連署書第一次繳交數量不足,馬上開始補件。而 7/26 便是第一場成果發表。
理性上知道很艱困,很是焦慮,但不曾絕望過。成果發表最終一個也沒拿下。
原來同溫層那麼厚,原來生活在這些地區的我是少數。

雖然不是什麼 KOL、握有話語權的人物,這是第一次在政治上表態;第一次不是只有在網上關注;第一次主動闡述立場拉連署書;第一次與不知道對方立場的同事朋友對話;第一次主動在多人群組問大家行動了嗎;第一次拿連署書給平時聊不上幾句話(我們不太對盤)的父親、請他簽署,而他雖無感但看在女兒的份上先簽再說。
跟我對話的人、因為對話後同樣關注臺灣的人,很感謝你們啊!
《報導者》選前罷免企劃,說明了這是非典型的選舉。沒錯,公民終究只是公民,不是擅長選舉的人,大家用盡全力,知難而不退。奧笑連如我僅參與一日陸戰志工,志工團隊真的很~~~辛苦。也希望他們能好好的。
O5 海浪聲
選後一日,懶洋洋的。心情說不上極壞,但肯定是悶悶的。從去年開始,母親與我不間斷討論跟臺灣、民主相關的議題,可能他也需要被療癒。吃過飯的午後,忽然傳來一個連結,一個離家 30 分鐘內可到的海邊地標。
想不想去聽海的聲音?@ALL
五分鐘內我們就出發了。
選舉當日晴空萬里,選後一日則陰鬱多雲,出門沒多久便落下毛毛雨。我說:
下雨了欸,還要去嗎?
有什麼關係,還是可以去啊。我們需要去聽海浪聲。

O6 輕輕放下,一一集滿
今年生日當天,Fuji Rock 公布了今年的 LINEUP。名單上有一半以上都在我的「必看現場演出 Live List」裡,實在讓人心動。
腦中開始展開「要不要去」的辯論與遊說,最終因為七月的末日預言、預計舉行的罷免投票,打消了念頭。果真投票日跟 Fuji Rock 日期完全碰上了。
後來安排了涵蓋率極高的 Asian Pop Festival,有些團也陸續在台灣開專場,就這樣一個個收集、集滿。
APF 不只蒐集到 Silica Gel、MONO NO AWARE、Lamp⋯⋯,整體體驗也非常滿意:豪華、舒適、有冷氣、完美天氣、乾淨廁所、選擇不多但水準高的餐點(誇獎一百次)。在台灣也看了 Kim Oki、Balming Tiger,最近還聽說 kanekoayano 也將來台演出。雖然錯過了滿漢全席,卻一一與喜愛、摯愛的樂團相遇,好像更讚了。

在 APF 感受過韓國版本的 실리카겔,我好像更瘋了(?)八月安排了一趟跨海追隨之旅。聽說專場一票難求,幸好有友人協助得以入場,自己還加碼第二場。真的好期待。
三不五時也會反省,這樣的選擇會不會太瘋?但反省同時,也分泌著多巴胺 >< 能夠隨心所欲,何嘗不是一種幸福。

(Fuji Rock 直播中的 실리카겔,八月見!)
Balming Tiger 專場小插曲:
依照序號排隊時遇到了優秀的大學學弟,後來又到了一批人,與學弟相識,序號前後都是小有關聯的人們。過陣子又出現了一群人,序號在我跟學弟之間。上次缺席了 Andr 的專場,竟在 Balming Tiger 入場時見到他。觀察到我與學弟是認識的關係,Andr 問我要不要向前排。往前走向學弟的我,也只多聊了一句:「欸那是 Andr!」